Monday, December 12, 2005

台灣產業DNA 被昆山複製

遠見雜誌封面故事
台灣產業DNA 被昆山複製

十年來,在昆山政府的致力招商與改善投資環境的努力下,不斷地學習、複製台灣產業政策。
模仿台灣的昆山出口加工區,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00億美元,這相當於台灣所有加工出口區進出口總額的兩倍。

一個流傳在昆山出租車師父之間的笑話:韓國人、台灣人與昆山人在黃浦江畔比賽誰最有經濟實力,愛面子的韓國人首先把高價三星手機丟到黃浦江,驕傲地說:「韓國什麼不多,就是手機多!」;台灣人也不示弱地把台灣代工的筆記型電腦丟進了江裡,自豪地說:「台灣什麼不多,就是筆記型電腦多!」。

最後輪到了昆山人,他看了看身上好像沒帶什麼值得炫燿的東西,於是念頭一轉,把台灣人丟進江裡面,大聲地說:「昆山什麼不多,就是台商多!」
事實上,昆山人並沒有把台商丟到江裡,而是全球前十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的五家台商(仁寶、神達、緯創、倫飛與藍天)都已進駐昆山。
昔日,台灣掌握了全球八成五的筆記型電腦產能,今年9月大眾電腦關閉掉台灣最後一條生產線後,最令台灣自豪的筆記型電腦王國,正式吹起熄燈號,全部搬遷到長江三角洲。
如果說珠江三角洲是世界桌上型電腦的生產重鎮,那長江三角洲就是筆記電腦與手機等可攜式產品的重要製造基地。 其中,面積只有苗栗縣一半的昆山取代了台灣,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生產重鎮,全球平均每三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一台在昆山製造
昆山政府統計,2005年昆山的筆記型電腦年產能衝破兩千萬台,占全球筆記型電腦總出貨量的三成(IDC預估今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上看六千萬台);而手機年產能也達到兩千萬支,相當於台灣2005年手機出貨量的二成六(MIC預估今年台灣手機出貨量七千六百七十萬支)。數字的背後,代表昆山崛起,對照出台灣產業環境的沒落。昆山對於台灣的最大威脅在於--直接把台灣電腦產業供應鏈連根拔走。
Made in Taiwan成絕響

昆山不斷地複製台灣產業政策,營造出與台灣相似的加工出口區與科學園區,吸引台商大舉投資。其中,占地二.八六平方公里的昆山出口加工區更聚集了八十三家廠商、四萬五千名員工,累計投資總額14億美元,超過六成都是台商所投資的企業。2005年昆山出口加工區的總產值及進出口總額,分別達人民幣700億元(約新台幣2912億元)與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700億元)。在總產值與進出口總額方面,昆山都超越台灣所有加工出口區的總和。兩岸的經貿實力消長形成極大的對比。
根據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01年製造業「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比重不到20%,但是到了今年9月,已經躍升為41%,台灣的工廠快速遷移到大陸。當中華民國經濟部官員正苦惱去年台灣關閉了六千多家工廠之際,10月18日,昆山政府卻盛大舉辦「金秋經貿招商月」開幕典禮,城市廣場聚集了五千多位中外商人討論如何到昆山投資。「昆山平均每三、四天就有一家公司舉辦開工典禮,每天超過兩百位台商到昆山找地,」昆山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宣炳龍指著他寫滿行程的筆記本笑著說。
整個台灣 輸給這個縣
一位頭髮灰白的昆山重量級台商望著前進路上車水馬龍的景象,感歎地說,十三年前,他跟昆山官員笑說,台灣任何一個鄉鎮都比昆山好,「現在整個台灣卻是遠遠不如昆山。」這十年是昆山翻天覆地的黃金時期。昆山從一個四萬人、財政收入只有人民幣570萬元的小鄉鎮,發展到現在有六十四萬人口、財政收入人民幣 100億元(約新台幣416億元),大幅超過台灣工業大縣桃園縣(桃園縣截至今年10月底,財政收入新台幣265.8億元,人口一百八十七·六萬人)。
昆山的經濟實力被中國統計局評選為「中國百強縣市之首」,在大陸兩千多個縣級市排行第一,甚至於還超越了許多省分。由飯店的住房狀況,就可以知道昆山的經濟活絡程度,2003年6月開始營運的昆山中信飯店住房率一直保持七成五以上,每天至少有一百多位台灣商務旅客住進昆山中信,占總體業務量的六成。

2003年1月從台灣派到昆山的昆山中信飯店總經理劉鍔觀察,2003年是昆山發展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大都是勞力密集的產業投資為主,2003年後,台灣大型IT業者快速在昆山擴廠,建廠人員與採購客戶大量湧入昆山,帶動了飯店三個月以上的長包房(長期客)需求。「光是仁寶,曾經一個月包下了三百五十個房間,」劉鍔指出,最近還要跟昆山TFT-LCD面板廠龍騰光電商談六十個長包房的契約,安排龍騰光電的日本與台灣技術團隊入住。

行政位階相當於台灣一個鄉鎮的昆山市,究竟有何招商「獨門祕訣」,可以在上海與蘇州兩大都市的夾縫中勝出?主動出擊,是昆山得以超越長江三角洲其他競爭對手的第一步。

十年前,昆山政府每天派遣一組人員在上海虹橋機場接機大廳「守株待兔」,攔截每一個國際航班的旅客,熱絡地發放昆山招商的宣傳單,邀請台商到昆山考察環境。昆山政府不只是主動招商,而是有計畫性地築巢引鳳,複製台灣產業投資環境的基因。「去台灣招商不是招企業,而是學習如何創造投資環境,」來過台灣十餘次的宣炳龍強調,把好的經營模式學過來比招企業更重要。

1995年9月,滬士電子總裁吳禮淦邀請昆山市長與宣炳龍參訪竹科與楠梓加工出口區。第一次參訪台灣的竹科與楠梓加工出口區,宣炳龍很羨慕台灣能夠如此規劃加工出口區,創造巨額的外匯。「一般人都是去看工廠,我卻是去學習加工出口區的營運模式與海關通關流程,」宣炳龍坦言,每次他去台灣都拍攝數百張加工出口區的環境規劃照片,並且揹回好幾袋資料,研究台灣政府如何建立起竹科與加工出口區,吸引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創造巨額的外匯。

回到昆山後,宣炳龍決定在昆山規劃全中國第一個地方政府自費開發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連夜找了吳禮淦與一位台灣建築師,拿著昆山地圖,草擬了昆山出口加工區的規劃方案,送呈中國國務院審批後,2000年10月昆山在滬寧高速公路北側成立了全中國第一個出口加工區,吸引了五大筆記型電腦廠商神達、仁寶、緯創、倫飛與藍天的相繼進駐。

昆山加工區 百分百成長

下午四點,站在車水馬龍的出口加工區大廈,緯創、三星、仁寶等企業的接駁車輛川流不息地接送客戶,而出口加工區卡口的柵欄不斷地升降,一輛輛印有海關監管的貨櫃車排隊進入區內,六線道寬的長江路一路從滬寧高速公路交流道,塞車到卡口。

「這樣貨櫃車塞車的景象,台灣已經看不到了,」昆山滬錸光電總經理張永南感歎。過去三年,台灣的創匯都是靠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零組件與成品的交易買賣,但是現在所有的產業上下游供應商都在大陸設廠,不需要台灣生產的零組件,所有的交易都在大陸完成,「台灣將面臨長期的出口低成長困境,」倫飛電腦(昆山)總經理趙清旗憂慮地指出。
根據經濟部統計,2004年台灣對香港與大陸的出口成長率達28%,今年前三季卻銳減到8%。相較之下,昆山出口加工區連續四年進出口貿易總額保持 100%成長。從2001年進出口總額4.5億美元、2002年21億美元、2003年58億美元、2004年115億美元,2005年挑戰200億美元,正式超越台灣加工出口區進出口總額。「預計2008年,昆山出口加工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將突破350億美元,」昆山出口加工區管委會副主任陸宗元指出。
連根拔起台灣產業鏈

昆山政府採取針對性的產業招商,每引進一個大型台商,就帶動一個產業鏈,「直接把台灣電腦產業連根拔起,」致遠企管顧問(昆山)副總經理陳浤鎰指出

1989年就來昆山投資的鎰勝電子科技副董事長楊登輝回憶,前昆山市副市長朱鳳泉為了研究如何在昆山建立起筆記型電腦供應鏈,曾把一台筆記型電腦拆開,將裡面的八百多個電子零件逐一找出是哪一個台商製造的,哪些廠商還沒有到昆山建廠。

「光是一家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就需要超過兩百家的配套廠配合,」趙清旗分析,五家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在昆山設廠,也把台灣數百家的高科技上下游供應鏈拉進昆山,「在昆山打完九個洞的高爾夫球,就可以完成筆記型電腦的採購。」對於國際大廠的採購人員而言,只要到昆山出口加工區繞一圈,就可以跑遍五家筆記型電腦廠商,「嫌這家報價太貴,採購人員只要走過馬路,就直接找另一家議價。」北京倫飛電腦總經理林錫川指出。
工廠走 研發總部蠢蠢欲動

上海、蘇州與昆山成為新的全球筆記型電腦製造中心,也帶動主機板、顯示卡、機殼、LCD模組、電源供應器、散熱模組、連接器與鍵盤一整串供應鏈的遷徙,就連世界EMS大廠鴻海也在昆山建立起龐大的生產基地。專攻電腦散熱風扇模組的建準電機,也在客戶的催促下,2000年9月在昆山仁寶的對面,成立昆山廣興電子。

同時間,建準高雄廠的月產能下滑到五十萬組風扇模組;而昆山廠卻訂單滿手,必須二十四小時加班生產,才能滿足月出貨量兩百五十萬組的客戶需求,「下一階段更要挑戰單月產能五百萬組的新高,昆山廠每年增加三成的產能,」昆山廣興電子總經理曾英坤指著廠區正在興建的廠房說。

雖然建準目前仍將兩百多人的研發中心設在高雄,但是由於蘇州三星等客戶要求建準就近在昆山設立研發中心,2004年底也只好在昆山斥資千萬元設立與台灣同樣規格的音響測試實驗室,成立五十個人研發團隊,服務當地的代工客戶,「研發一定是跟著工廠走,很難獨立留在台灣,」曾英坤無奈地表示。

筆記型電腦廠商的製造端研發部門都已經移到大陸去,台灣只剩基礎研發單位在苦撐,」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指出。「兩岸直航,台灣還有機會把研發與總部留下來,」滬錸光電總經理張永南分析,政治的隔閡,迫使企業選邊站,而不是兩邊站。

台商在生產線搬到華東地區之後,下一步就是把台灣總部研發中心也搬來。兩岸不直航,造成了企業雙方人員流通上的困難。張永南指出,滬錸光電要派大陸級幹部到台灣受訓,必須提前四個月申請,未來如果大陸籍主管進不了台灣的話,只好把台灣幹部調到大陸開會受訓。
隔海挑戰內科與南科

昆山雖然小,但是昆山政府很懂得創造自己的舞台。十年前,昆山學台灣建立加工出口區創造外匯,下一步,昆山更要模仿台灣的內湖科技園區、中科與南科,建立起企業總部園區與TFT-LCD光電產業。過去,昆山把有錢人吸引過來投資,把沒有錢的人吸引過來打工,「現在,昆山政府要吸引有智慧的人,來昆山打品牌,協助產業升級,」昆山書記曹新平強調。

今年,昆山政府協助昆達電腦申請大陸手機內銷權,招商政策將改變為協助廠商建立品牌與內銷。車馳在昆山東西向幹道--前進東路,筆直六線道寬的大道兩側工地,代表著昆山的產業轉型,道路北側的企業總部園區正如火如荼地興建中,已經吸引了二十多家企業登記。曹新平參訪了全球三大資訊展(台北 computex、德國漢諾威CeBit與美國CES)後,決定引進CeBit的經營團隊,興建十二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與飯店,打造昆山成為國際電腦零組件的採購中心。

TFT-LCD產業迅速在昆山複製。鄰近昆山企業總部園區就是占地十一萬平方米的光電產業園區。光電產業園區內有一座神祕的廠房趕工中,昆山政府把整條路封鎖起來,負責進出入管制的警衛看到沒有通行證的車輛接近,立即吹哨驅離,這裡就是昆山政府主導的TFT-LCD面板廠龍騰光電。

走進龍騰光電的TFT-LCD五代廠,數百位工人頂著艷陽趕工,要趕在明年初投產,「阿扁不讓面板廠到昆山,我們就自己建,」曹新平強調。宣炳龍分析,昆山要完成高科技產業的完整產業供應鏈,目前只缺TFT面板廠與半導體晶圓廠。斥資2億美元、月產能九萬片的龍騰光電第五代面板廠即將於2006年1月正式投產,並且積極爭取玻璃基板大廠康寧與旭硝子到昆山設廠。「五年後,昆山光電產業園區絕對不會輸中科、南科,」宣炳龍提高語調地說。

商力用昆山

台商前進昆山,善用華東的投資環境,打造世界級的競爭力。

2000年,神達集團選擇在昆山建立華東營運中心。負責建廠的昆達電腦科技總經理李敬平回憶,神達董事長苗豐強與總裁蔡豐賜第一次到出口加工區看地時候,一下車還被當地老農婦拿掃把趕人,大罵苗豐強害她要搬家。2001年3月,昆達破土動工,2002年7月正式投產。

神達集團在九百零九公畝的昆達園區內建構起垂直整合供應鏈,整合了機構設計與塑膠射出的漢達、生產筆記型電腦的神基與生產手機、PDA、無線網卡的神達。昆達筆記型電腦月產能二十五萬台,手機加上PDA每年五百萬台。昆達每年保持300%的高速成長,2003年昆達營收人民幣10億元,2004年37億元,2005年預估達到101億元。

神達善用大陸低廉人工成本的優勢,在昆山昆達廠區內,建立起數十人的客服中心,承接戴爾(DELL)的消費型筆記型電腦與宇達電通的GPS、PDA電話客戶服務業務,「為了台灣消費者,我們特地從福建找了會講台語的員工,」昆達總經理李敬平說。2005年9月拿到中國手機內銷權的昆達,正準備在昆山大舉擴充經營規模,興建四萬平方米的研發中心、自動倉儲系統與二十三萬平方米的機械工業園區,「昆達未來將達到PDA與手機月產能一百萬台與兩萬五千人的規模,」李敬平指出。
位於出口加工區內的滬錸光電(台灣錸德)也開始經營自有品牌的光碟片產品。
「滬錸不缺OEM代工訂單,而是要經營大陸的自有品牌市場,」滬錸總經理張永南強調,滬錸自有品牌「Ritek」的光碟片毛利率達20%?25%,而 OEM只有15%?20%。2004年9月,滬錸光電開始經營Ritek品牌光碟產品,張永南帶著十個人行銷團隊,拉著皮箱,兩個月內跑遍中國二十個省分,舉辦三十六場經銷商大會,建立經銷網絡。一年內,滬錸拿下中國10%的市占率,中國大陸光碟片市場每個月銷售量八千萬片,Ritek的光碟片月銷售量八百萬片,占滬錸的一成出貨量。

不升級,台商將被趕出昆山

隨著昆山的快速發展,昆山招商單位的政策也從「招商引資」,變成高姿態的「招商選資」,規定每畝地投資額必須超過25萬美元,讓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望之卻步,只能往距離更遠的吳江、無錫尋覓設廠地點。

「昆山政府已經不再盲目地亂招商,而是不歡迎三高(高耗能、高污染、高人工)與來料加工的外銷型產業,」友達光電副總經理彭雙浪觀察。昆山政府已開始為非 IT產業的投資項目設限,雖然外銷型產業會為當地創造數量龐大的就業機會,但隨之而來的治安問題,也讓昆山政府開始慎選投資項目。

目前,昆山已經是大陸招引台商的最佳樣板,但是台商在昆山繁盛發展的背後,仍然存在著許多的經營風險,例如產業政策、租稅優惠的改變等,都直接衝擊著台商在當地的生存空間
「畢竟頭頂著別人的天,腳踏別人的地,你也不得不低頭,」台灣一家在昆山設廠八年的化工廠副總經理大歎地說,「昆山對於傳產開始不友善了,只歡迎高科技企業。」前幾年,昆山官員參訪台灣時候,一定會到南部拜會這家公司的董事長,但是最近兩年,昆山官員的態度由熱絡轉趨冷漠。

最近,這一家化工廠的台幹逐漸感受到昆山政府的產業投資政策改變,所帶來的經營壓力,只好積極尋覓其他的設廠地點。

昆山發展太快,連帶著土地與人工成本飛漲,造成投資條件惡化。10月中旬到昆山找地建廠的廣鴻電機總經理廖松輝大歎,四年前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靠近市區十分鐘車程的工業用地,一畝地只要4萬人民幣;但是目前昆山地價大漲,鄰近市區都沒有空地,「就算離市區快二十五公里的小鄉鎮,一畝地都要超過11萬元。」

廠商過於集中於昆山,也造成了彼此惡性挖角的現象。

滬錸光電張永南分析,中階的財務、報關與倉管主管最容易被高薪挖角,副理與經理級的大陸主管月薪約為人民幣4000?5000元,一跳槽身價馬上多了1000多元,薪資三級跳讓重視成本的台商大喊吃不消。

雖然,昆山就跟其他大陸都市一樣,投資成本不斷地提高,但是關鍵在於台商是否願意自我提升,倘若還是固守低毛利與低進入門檻的產業型態,那永遠只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只得為了省下幾塊錢的工資,而不斷地遷徙到大陸內地、越南等地方。

「台商再不努力提升,就快成為浮萍了,」吳禮淦提出警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