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11, 2006

「全球化」未必全球歡迎

引發反全球化運動的「西雅圖之戰」(Battle of Seattle)的那些問題尚未被解決,上周又出現新的反全球化運動,它被稱為「香港之戰」(Battle of Hong Kong)。

1999年在西雅圖市,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高峰會議的代表開始認識到世界政治的一個新現實。「全球化」(globalization)不管定義如何,並不在全球各地受歡迎。目前仍是如此。

「香港之戰」主要由嚴重憂慮引起。想想南韓農民的可憐吧。他們數百人勇敢地衝擊路障,或英勇地在維多利亞港冰冷的海水中游泳,試圖衝破圍繞豪華會議中心的安全障礙,在該建築中參加這次WTO峰會的各國部長正在閒談。有數百名農民被捕。南韓政府立即同情地派出一個特別使團到香港,要求負責安全警戒的機構釋放他們。香港政府也表示關心,試圖促使他們儘早獲釋。

和法國以及其他國家的農民一樣,許多韓國人不信全球化最終對他們有利。對他們來說,開放市場和全球化意味著本地就業機會消失。

南韓農民現在害怕本國稻米市場向外國競爭者開放,他們國家的政府以及世界全球化運動機構似乎都不能改變他們的看法。

南韓農民將能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嗎?他們和世界各地與他們有相同觀點的盟友相信,在全球化運動中,他們將失去一切。因此他們任意騷亂,因為他們同時覺得他們沒有什麼可損失的。

1999 年西雅圖發生暴亂後不久,美國當時的總統柯林頓向我解釋說,那些暴亂只有部分是由專業或業餘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尋求刺激者煽動。他並說,這種暴亂還將繼續,可能持續多年,並證明具有政治意義,因為專業的抗議主角事實上將與遭遇不能解決問題的民眾結盟。柯林頓的觀點現在看來具有先知性。全球化運動顯然會增加全球總財富,但新財富顯然分配不平均。在進一步了解此問題前,以及公共政策考慮它之前,由專業抗議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煽動或沒有他們煽動的抗議將持續。

政府、公司以及新聞媒體必須對這個大問題更加敏感,他們必須用能夠讓更多人理解全球化含意的方法,廣泛討論全球化過程的複雜性。在歷史無情和堅定地向前發展時被拋棄的那些人,是不會自動消失的。這正是「香港之戰」所顯示的。

No comments: